廣州為什麼是全世界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

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隻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後起如紐約、首爾、東京等世界名城都是過去五百年間才開始繁榮崛起,上海開埠時間不過175年,香港也是從1950年代才繁榮起來的。而曾經與廣州一起站在世界巔峰的威尼斯現在隻有往事可追憶。因為什麼,讓廣州保持瞭千年競爭力?


這幾天,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8萬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萬億元,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

放眼世界,這樣的經濟體量有望超過澳大利亞、俄羅斯,叫板韓國。

其中,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居功至偉。2017年,廣州、深圳GDP攜手突破2萬億元。在世界上,像這樣兩座兩萬億GDP城市,在一個小時車程的距離之間緊密相連,而且又擁有各自獨立功能、互不依存,隻有廣深。

廣州CBD城區

這兩年,解讀深圳的文章已經有很多,這座年輕的城市,在短短四十年時間裡,以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在全球城市發展史中,並不多見,毫無疑問是個奇跡。

很多人拿深圳的崛起來擠兌廣州,認為深圳的崛起,說明瞭廣州競爭力的下降。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廣州是全球城市發展史中的另一個奇跡: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隻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後起如紐約、首爾、東京等世界名城都是過去五百年間才開始繁榮崛起,上海開埠時間不過175年,香港也是從1950年代才繁榮起來的。而曾經與廣州一起站在世界巔峰的威尼斯現在隻有往事可追憶。

因為什麼,讓廣州保持瞭千年競爭力?

1、最好的地理環境 連臺風也繞道的城市

考量一座城市時,千萬不要忽視瞭她的地理環境。作為一座沿海的港口型城市,如果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那麼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很可能因為一場臺風、地震等災難的到來就遭受巨大損失,嚴重的則可能讓多年積累的成果毀於一旦,讓發展中斷。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例如16世紀的葡萄牙首都和貿易中心裡斯本,在1755年的大地震後走向衰落。

裡斯本近海大地震產生的海嘯襲擊瞭北塔古斯河岸

廣州,在地理條件上,就是全世界少有的“福地”。兩千多年前,老祖宗挑選這個地方建城,歷史證明是極其有眼光的。

每年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臺風的侵襲,廣州卻很少受到臺風的直接侵襲。網上流傳最多的是,廣州幾千年均無正面臺風沖擊的歷史。

去年,臺風“天鴿”“帕卡”正面襲擊珠三角,廣州全市卻沒有重大災情發生。

再往前一年,臺風“妮妲”到廣州門口又溫柔地往西拐彎,廣州也贏得“風水寶地”的贊譽。

珠江河口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水系與獨特河口系統——河網相連,潮流交會,三江交匯,八口入海。而兩千多年來,廣州一直處於三角洲的中心樞紐位置。

廣州在古代被稱為番禺,《史記貨殖列傳》裡說番禺“處近海”,就是說廣州是一座海濱城市。而廣州能夠坐穩地緣中心的位置,除瞭靠海,還有另一項厲害的優勢——有靠山。舊時越秀、番山、禺山三山之脈自白雲山蜿蜒而來。山海相連,背靠著寬厚的山體、陸地,面對著廣闊的海洋,坐擁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出海口,廣州由此擁有雙重的發展依托,也成為瞭珠江三角洲和粵東粵西粵北的要塞。

古時繁華的廣州口岸

背靠大山,中有珠江,面朝大海,這是廣州優越的地理位置的現實描述,也是廣州地形的真實寫照。

雖然司馬遷把廣州劃入瞭濱海城市之列,但是,珠三角低山電動床丘陵羅列,臺地縱橫,為置身樞紐位置的廣州提供瞭一個天然的保護“口袋”。海洋學傢這樣解釋:當臺風風圈遇到陸地時,風場與陸地地形作用形成摩擦力,由於廣州地區地勢比較平坦,周邊地區多山脈,風場與粗糙山脈地形作用的摩擦力大於平坦地形,在大的摩擦力作用下,臺風就會向東或西偏轉。與此同時,伴隨著珠三角的發展,高樓大廈林立,增大對風的摩擦阻力,風力也被不斷削弱。

在《矽谷百年史》裡,作者阿倫?拉奧就認為,在矽谷的發展過程中, 一個經常被提及但卻被低估的事實是這裡所處的地理位置帶來晴朗的地中海式氣候,許多創業者都是被這裡美好的天氣所吸引,包括晶體管之父肖克利——他創辦的研究所及公司被認為是矽谷技術初創公司的種子。

美國矽谷

好位置,好氣候,少災難,少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成就瞭今天廣州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為廣州帶來各種財富要素的匯聚。東邊攜手深莞惠和香港,西邊擁抱佛肇、珠中江和澳門,進而輻射粵西地區,左擁右抱的廣州擁有更為廣袤的經濟腹地。從東到西,物流、人流、資金流快速融通。

如果從世界版圖上看,廣州正好位於太平洋西岸生產性地帶的樞紐位置,連接著中國腹地和東南亞。以廣州為中心畫一個圓,可以發現,眾多競爭力強大的全球城市都在不遠處。往北是中國北京、上海、韓國首爾、日本東京,往南是中國香港、深圳、新加坡、吉隆坡,往西則是孟買、迪拜。作為中國陸地版圖與東西方大動脈距離最近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廣州自然而然地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中心。

美麗又壯觀的廣州城市景觀

可以說,廣州站立在珠三角甚至是中國南方最佳的地理位置。地緣優勢是建城兩千多年歷史的廣州一直保持長久不衰的重要財富密碼。

2、天然的深水良港,向海而生、千年不衰

坐標廣州龍穴島,主岸線長5.7公裡的港區內,駁船岸線長達2.7公裡,多艘當今世界上最大型的集裝台灣電動床工廠箱船都曾靠泊這裡。

這裡的碼頭操作效率排名全球港口前列,16個萬噸級專業化集裝箱深水泊位晝夜不息,平均一隻集裝箱的裝卸時間約為1分鐘。

作為中國對外交往的窗口,廣州是千年不衰的通商港口城市。一直擁抱著以商業文明為代表的海洋文化,從漢代就有瞭海上貿易,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是通達波斯灣和東非等國。沿海上絲綢之路遠來的商舶帆影與海風相伴,為這座城市帶來文明的滋養。

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6-公元220年),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藥、象牙、犀角等物品,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

唐代的廣州,是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南海神廟前的港口呈現一片空前繁榮景象。唐代以廣州為起點的“廣州通海夷道”長達14000公裡,已到達阿拉伯半島和東非國傢,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劉禹錫這樣描繪唐朝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

唐宋時期,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盛唐時,朝廷在廣州設立中央直轄的外貿管理機構職務——市舶使。世界各地的商人紛至沓來廣州進行貿易。據統計,公元713-公元741年間,每年來廣州貿易的外國商人達80多萬人次,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主的海外商人都以此為據點經商。

到元代(約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傢與地區有140多個。

在明清數百年“一口通商”的國策之下,廣州曾是全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通商港口,對外交往更加頻繁。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裡寫到:“1514年,葡萄牙商人與廣州通商,1577年,他們又在澳門設立瞭永久的商業根據地;這時,中國開始直接感受到生氣勃勃的新興歐洲的影響。這些葡萄牙人收購中國的絲織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黃金;同時,作為回報,他們又推銷東印度群島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幹皮,帝汶島的檀香,爪哇島的藥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薑……到18世紀中葉,中國人向所有國傢開海貿易,不過,貿易地點僅限於廣州和澳門。”

歐洲畫傢筆下的清朝時廣州十三行通商口岸

作為清政府專設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廣州十三行”更是開啟瞭中國以貿易連接全球的歷史。廣貨沿著“海上絲路”漂洋過海,也造就瞭當時的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鑒。清朝時曾在廣州十三行居住瞭20多年的美國商人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一書中說:“伍浩官(伍秉鑒)究竟有多少錢,是大傢常常辯論的題目。”“1834年,浩官對他的田產、房屋、店鋪、銀號及運往英美的貨物等財產估計瞭一下,共約2600萬元。”而在這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不過700萬元。

右一為當時世界首富伍秉鑒,正在和外國人談生意。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聞名於世的大港,讓廣州人非常自豪的是,這些港口當中,隻有廣州長盛不衰。泉州港,在宋代最鼎盛的時期,號稱“東方第一大港”,在明清之後卻由於海禁從此一蹶不振。

泉州港電動床

翻開世界歷史,港口城市的興起與衰落、財富的匯聚與流通令人感嘆唏噓。

在使得大陸與大陸連接、命運與命運相遇的海上,海上的貿易改變瞭歷史。公元1368-1484年,威尼斯開始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口。1498 年,葡萄牙人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時,建立起他們的西方海上霸權,裡斯本崛起取代瞭威尼斯的地位。新航路開辟以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完全改變瞭。地理大發現的時代,西班牙人憑借在大西洋上航行的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巴塞羅那成為世界第一大港。1588年夏天,無敵戰艦最終在葡萄牙西部小城阿爾馬達遭到瞭英格蘭艦隊的重創,西班牙各大港口此後迅速衰敗,擁有雄厚工業基礎的倫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之後,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港口衰落,紐約則一躍成為世界最繁榮的港口工貿城市……

繁華的世界港口紐約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廣州依舊在。縱觀全球,歷史超過兩千年、從未衰落、今天繁榮依舊的現代化商業城市,也隻有廣州瞭。

去年,全球最為權威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發佈的2016年世界級城市名冊顯示,廣州首次入圍Alpha-級,成為全球49個世界一線城市之一,在中國大陸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在這個榜單裡,倫敦、紐約的建城時間都比廣州短,亞洲最大濱海都市日本東京的歷史隻能追溯400年前。與廣州差不多同時期崛起的意大利威尼斯早已衰落,輝煌一時的荷蘭鹿特丹也被眾多城市趕超。

港為城用,城因港興。歷史巨輪滾滾向前,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如何在全球經濟演變中屹立不敗之地,港口的蝶變必然包含其中,比如倫敦、紐約。

廣州也是如此。面朝大海,向海而生,站在集裝箱年吞吐量2000萬標準箱(全球第七)的新起點上,港口連接著廣州的過去,亦昭示著廣州的未來。

150多條由中遠海運、中國外運、廣州港集團等企業開通的水上駁船支線,覆蓋瞭整個珠江—西江流域江海聯運網絡。相當於把南沙港的巨輪開到瞭貨主傢門口。每年通過水上駁船運輸集裝箱數以百萬計。

在一艘水上駁船抵達南沙港區碼頭之前,早有集成系統已經對船上的集裝箱進行詳細分類。貨物抵港後,有的被吊裝到拖車,最快10分鐘內便可以登上遠洋巨輪,有的進入碼頭堆場,等待班輪靠港。

2017年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集裝箱碼頭工程全面投產,2018年,廣州、佛山、中山三市共建的南沙港區四期碼頭正式開建,預計2020年投產。此外,廣州-東莞組合港建設成立工作小組。廣州港也不再依靠單打獨鬥。

背靠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市場,廣州港在華南乃至中國的貿易樞紐作用,仍是全球城市競爭中廣州的制勝法寶。

【撰文】鄭佳欣 陳思勤 黃少宏 李丹 江珊
C288F77B7F2D89FB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vxx133hr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