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37年台中抽化糞池守護烈士英靈

原標題:他,37年守護烈士英靈



本報記者莫迪通訊員陳建文劉宇



擺上花籃和果盤,敬上三炷香,倒上一盞酒,他默默地站在烈士碑前仰望碑面上的戰士雕塑,嗓音低沉:“老夥計們,我又來看大傢瞭。”



37年,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這個男人從未離開此地,守護著烈士陵園裡1902位烈士英靈。



他叫鈕本同,龍州縣烈士陵園主任。



“邊境的安寧、邊民的幸福是烈士用生命換來的,面對他們我沒法心安理得地過日子”



1980年,龍州縣民政局招收員工守衛烈士陵園。當時各陵園都分散在偏僻的鄉鎮,而且工作條件差、工資低、不光鮮,當地人紛紛擺手拒絕。



“邊境的安寧、邊民的幸福是烈士用生命換來的,面對他們我沒法心安理得地過日子。”民兵鈕本同曾在駐地邊防連擔任作戰向導,戰友情深。他不顧傢人朋友反對,獨自一人跑到上龍烈士陵園(龍州烈士陵園前身)應聘上崗。那年他剛好24歲。



守陵的日子很苦,但鈕本同自有解悶的方法。他每周輪休一次就去縣城看場電影。他最愛看軍事題材片,看完電影回到烈士陵園時將近凌晨。每次回來他都毫無睡意,總是迫不及待地跑到烈士墓前,跟他們分享電影裡的精彩劇情,談心情、聊感受。



“英雄走瞭,但他們的故事絕不能丟”



守著烈士,也守著他們的故事。2010年開始,台中通馬桶價錢龍州縣籌建烈士陵園陳列館,但有些烈士連張照片都沒有,有的烈屬怕睹物思人已把遺物燒毀,烈士遺物搜集工作困難重重。



鈕本同一個人攬下瞭這項“重任”。白天他經常利用輪休時間,自己騎著自行車跑到當年邊境地區發生戰鬥的地方,詢問附近邊民,收集烈士遺物。他買瞭部手機,晚上一個個撥電話,向參戰老兵和烈屬請求幫助。每逢清明節前後,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纏著”老兵和烈屬,希望他們能幫忙提供一些烈士遺物。



6年苦苦追尋,一路風塵仆仆,看著手上一件件烈士遺物,鈕本同淚眼婆娑:“英雄走瞭,但他們的故事絕不能丟。”



2016年9月30日,在這個莊嚴的日子,龍州烈士陵園陳列館正式開館。許多老兵、烈屬激動不已,眼見日漸衰老的老鈕,他們勸他多休息,可他卻樂呵呵道:“追尋烈士的故事,情感有瞭牽絆,人也就不覺得累瞭。”



“讓你們苦等這麼多年,我有責任”



打掃衛生、修剪花草、擦拭墓碑、清除雜草、為烈士墓碑上色……每一天單調重復的工作,37年的陪伴相守,烈士陵園已成瞭他的另一個“傢”。



“大傢”“小傢”,鈕本同都眷戀,但對於相濡以沫的妻子,他卻滿心愧疚。

住宅化糞池清理

妻子鄭愛娟在水口鎮先鋒農場種茶,雖然農場距離烈士陵園不到10公裡,但兩人始終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聚少離多的日子,鄭愛娟照顧老人、養兒育女、耕田種地,一人扛起瞭一個傢。



這些年,跟他一起的守陵員都先後調走瞭,唯獨他不離不棄。在這裡,除瞭每天的日常工作外,最讓他津津樂道的還有那些“分內事”。



“現在烈士們的父母或者高齡走不動瞭,或者已不在世,來祭掃的親人越來越少。”每每談起這事,鈕本同心裡就有些難受。為此,對於烈屬的請求,他竭盡全力,有時凌晨接到烈屬祭掃需要接站的電話,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趕往火車站接站。



如今,他已經不太記得有過多少次代烈屬掃墓瞭,隻是每次都是一樣的認真虔誠。地域不同,祭祀習慣自然也不一樣。“有的要用香豬祭祀,有的要用熟雞,有的隻用鮮花……”鈕本同如數傢珍地念叨著,而且每次祭掃完後,他還要拍好照片曬洗出來寄給烈屬們,請他們放心。去年,他剛剛學會使用微信,當天就把現場照片直接發給瞭烈屬。



有欣慰,也有心酸。這些年,鈕本同先後幫助修正瞭400多名烈士的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的職務等信息。



2015年,一名來自遼寧的烈士遺孀前來掃墓,烈士原屬失蹤人員,鈕本同通過信息核實後剛剛立碑。這位坐著輪椅、80多歲的老人深情地握住鈕本同的手,顫巍巍地說道:“這麼多年,辛苦你瞭。”鈕本同趕緊蹲下身子安慰道:“讓你們苦等這麼多年,我有責任。”
arrow
arrow

    vxx133hr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